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公示
贵州省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拟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省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拟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关于评选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60号)安排部署,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经所在单位民主推荐、省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审核初推、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征求省公安厅意见等程序,现对我省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拟正式推荐对象进行公示。

一、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拟正式推荐对象: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档案馆、贵州省岑巩县档案馆。

二、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正式推荐对象:秦梅英(女,苗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档案馆馆长)。

如对上述公示对象有不同意见及其他需要反映的问题,请在公示期内向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应提供个人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单位公章。

公示时间为:2019年11月1-7日

监督电话:0851-85890597(省档案局)

                  0851-85837320(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广顺路1号办公业务大楼513室省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

附件:1.评选推荐条件

            2.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11月1日


附件1

评选推荐条件

一、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评选推荐条件

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领导班子信念坚定、廉洁奉公、作风优良、团结有力,干部队伍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作风扎实、和谐进取,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完善档案工作机制体制,创新档案管理手段,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管理水平在全国档案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领导班子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风民主,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勤政廉政。

(三)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强,能及时研究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并取得显著成绩。

(四)重视队伍建设,努力加强档案人才能力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五)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

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在干部职工中有较高声誉,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热爱档案事业,工作业绩突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求实奉献,发挥骨干作用明显,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显著成绩。

2.能力突出,勇于创新,钻研能力强,在档案工作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能及时解决本岗位的新困难新问题。

3.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牢记宗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4.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附件2

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毕节市七星关区档案馆

一、基本情况

毕节市七星关区档案馆于1958年6月建馆,2019年机构改革后明确为区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5个股室,2个中心,核定编制20人。目前馆藏档案87000卷,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0%以上。

二、主要事迹

毕节市七星关区档案馆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馆干部职工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勤政为民。因党建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我馆被毕节市委党的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多年以来,全馆业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年度考核均为一等奖,连续五年年度档案业务考核在全市都是第一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荣获省市区级表彰奖励11人次,为创新档案工作机制,推进全市档案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2012年,我区在国家和省市档案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馆干部职工大胆创新,努力工作,以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信息化体系、人才体系等建设,被国家档案局授予“国家二级档案馆”称号。2013年,贵州省将我区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列支专项经费150万元,经过10个月的努力,全区38个乡镇(街道)、504个村(社区)、14个涉农部门共整理档案14.20万卷(盒)、124.42万件。经过省、市档案部门考评,全部达到贵州省机关档案管理标准,乡镇(街道)达到一级标准20个,达到二级标准16个,达到三级标准的2个,504个村(社区)建档率达100%。12月25日顺利通过专家考评组验收,被贵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委授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称号,全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2014年区委区政府下拨专项经费67万元,增加专用扫描仪5台、更换高配计算机12台、添置服务器2台、配置紫光档案网络软件1套等设施设备,建成资源数据库中心机房,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完成9个重点全宗2559卷6613件86325幅的全文扫描挂接工作,完成648张照片、3544条音视频档案的归档工作,被贵州省档案局命名为“贵州省县级档案馆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示范单位”。2015年,对全区42个乡镇(街道)、87个区直部门进行扫描挂接培训,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2014年以来的档案全部数字化,全面启动了全区数字化档案室(馆)建设工作。

2016年初,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创建毕节市精准扶贫档案示范区,区委、区政府划拨15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区开展精准扶贫档案“省市区乡四级示范创建工作”,将放珠镇作为省级示范点创建,创建市级示范3个、区级示范5个、乡级示范25个,全区34个乡镇(街道)严格按照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扶贫办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整理精准扶贫档案,2017年11月,在全市精准扶贫档案推进会上,我区海子街镇会议提供现场参观。2016年12月,贵州省档案局将我区作为首批省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示范点的9个县(区)之一。2017年3月,区委、区政府为确保数字档案馆如期建成,决定在区档案馆增设数字档案服务中心、正股级,事业编制3名,预算投入资金748.88万元。2017年6月,为确保全区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我区采取“抓示范、树榜样”的方式,选择田坝、朱昌、燕子口、海子街镇4个示范点,派出业务骨干专门包保指导,重点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合同、文件、资料、图纸等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并在区委党校举办现场参观学习培训班,全区土地确权颁证档案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底,我区的数字档案建设稳步推进,先后与中标的贵阳高新兆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东方信腾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整个项目开始实施。到2018年11月15日,贵州省档案局组织专家组到我区就《毕节市档案馆大数据智慧数字档案馆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审核认证。到年底,对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贵州省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方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对照与两个公司签订的合同条款,基本完成了贵州省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任务。搭建了符合相应要求的数字档案馆机房、服务器、网络平台、数据存储及备份等软硬设施设备;开发了具有档案接收、保存、管理、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了档案资源库建设,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约870万余幅,案卷级文件级电子目录89.21万条,挂接完成馆藏档案达到90%以上;制定了数字档案馆工作制度并加以实施,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2019年7月,贵州省档案局组成专家组到我区进行测试验收,评级为优秀,完全达到数字档案馆测试标准,成为全省县(区)级数字档案馆第一家。我区的数字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大大方便了查询利用,缩短了查询档案时间,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大大提升了七星关区档案馆档案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档案数字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岑巩县档案馆

一、基本情况

黔东南州岑巩县档案馆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全馆在编人数为9人,位于岑巩县万福路,单位负责人肖庆平。2017年被黔东南州档案局表彰为全州档案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并获全州档案宣传工作第一名;2016年、2017年连续获全州档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第二名。

二、主要事迹

近年来,岑巩县档案局(馆)在省州档案(局)馆的精心指导下和岑巩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情系兰台、服务民生”创建服务品牌。坚持以夯实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依托科教和人文资源,积极推进档案基础设施、档案基层基础和档案服务领域等方面工作。主动融入“放管服”改革大潮中,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2016年被黔东南州档案局确定为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示范单位;2018年全州档案馆建设及档案数字化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岑巩县召开。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得以推广,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资金投入,推进基础夯实

岑巩县高度重视档案管理、抢救、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投资了616万元,修建岑巩县综合档案馆,该工程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95平方米,总投资616万元;2016年为了满足岑巩县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岑发建设[2016]313号文件立项批复,修建了岑巩县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和库房建设项目。总投资385万元,建筑面积2094平方米,并于2018年11月进行了主体工程验收。至此,岑巩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共计投入1001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3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达1500平方米,设计功能符合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功能要求。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建设要求,更好的利用、抢救和保护馆藏档案,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20余万元购置了800余立方米的档案密集架,设置了两个文书档案库房,一个图书库房和一个特藏室库房;购置了真空充氮档案消毒机、裱糊烘干机等一批设施设备;安装了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和门禁系统,建设了由一个控制室和18台设备组成的库房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库房的温湿度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二)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工作提升

针对基层各单位专、兼职人员变动大,业务能力跟不上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岑巩县档案局(馆)狠抓县内档案业务培训,加大对各立档单位业务人员培的训和业务指导工作。近五年来共计集中举办综合文书档案培训班10次、科技档案培训班7次、精准扶贫档案培训班5次、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培训班2次,并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时举办岑巩县档案信息化培训班12个班次,培训档案业务人员2000余人次。积极组织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取经”,参加国家、省、州业务培训48余人次,并选派23人次到四川档案学校进修学习,为全县档案储备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制定出台《岑巩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要求各立档单位必须有分管档案工作领导,有专、兼职档案员,并明确当年形成的档案资料必须在次年4月前完成整理归档,有效杜绝少数单位长期无人分管和无人收集整理档案的乱象,避免推诿、扯皮和超时限未移交档案的行为。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示范引领

2017年,根据省档案局《关于确定省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示范点的通知》,明确我局(馆)为全州唯一示范点,我局(馆)及时向县人民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经会议研究通过,同意启动我县数字化档案馆示范点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启动后,及时组织制定《岑巩县创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2月获省档案局组织专家评审原则同意方案实施。截至目前,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已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外网和内网机房各一个、服务器两台、24T存储设备一套,建成一条由九台设备组成的档案数字化加工生产线、设立了内部局域网一个、完成了馆藏档案700余万页和110余万条题名的档案数字化扫描和挂接工作,馆藏永久和长期档案数字化率达90%以上。2018年县综合档案馆接收移交档案工作实行了两套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接收移交)。岑巩县档案事业发展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分别纳入了岑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年度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秦梅英主要事迹

秦梅英,女,苗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12年7月任松桃苗族自治县档案局(方志办、档案馆)局长(主任、馆长)。2019年1月任松桃苗族自治县档案馆(方志办)馆长(主任)。“梅韵暗香”是她的座右铭,寓意着对档案事业的忠诚热爱和不竭动力就象傲雪寒梅一样,暗香淳厚,悠悠而来。该同志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过硬的政治思想信念,成为她带动档案事业的致胜法宝。

一、树高昂斗志,兴优良作风,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档案工作答卷

任主要领导以来,她主动作为,带动松桃县档案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高标准推进馆舍建设,不断完善综合设施配备。松桃档案馆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试点建设项目,由于多方面原因,迟迟未动工兴建。她上任后,根据建设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采取边建设边请示办法,在国家投入建馆资金668万元的基础上,申请协调建设资金622万元,于2013年底完成总面积5304平方米,总投资1290万元的多功能档案馆建设,新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城新区七星广场旁边,结束了松桃档案人近10年的漂泊办公生涯,10万余卷册档案找到了安稳的容身地。新馆建设后,逐步配齐了档案管现代化设施设备,在2014年启动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工作零突破。2015年4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胡旺林亲临松桃指导工作,评价松桃档案馆在贵州省县级档案馆名列前茅,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2016年4月,“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观摩会”在松桃召开,标志着松桃档案馆已建成为全省一流的县级综合档案馆。近年来,她先后在全省档案馆建设现场会、全国县级档案局馆长培训班上作为铜仁市、贵州省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松桃档案馆也成为周边市县档案部门争相参观的亮点。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工作业绩显著。始终按照“指导、培训、监督、检查”八字方针开展业务监督指导,向县委建议把档案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指标。坚持机关、乡镇档案管理同步推进,上门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2013年以来,每年组织召开1次全县档案方志培训会,2次乡镇分片区档案整理业务培训,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针对乡镇档案数量大,业务能力弱的特点,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指导,手把手带动乡镇各站所人员对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经过多年耕耘,全县各机关、乡镇基本上能够及时、独立完成档案归档。在档案管理利用上,重点向服务民生转移,利用有限资金,优先对查阅利用率高的民生类档案全文信息化;简化查档手续、实行节假日预约查档,对待残疾人员进行“送档”上门服务,为维护群众利益作出积极贡献。

二、依托民族特色,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培育地域档案新亮点。

在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一是抓住机遇,谋划展馆建设。以全市旅发大会在松桃召开及60周年县庆为契机,她主动谋划,超前制作成就展方案和筹备展馆的准备工作,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游说将成就展建在县档案馆,打造成全县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世人了解松桃、关注松桃的窗口。通过不懈的努力,2016年县财政投入1280万元,档案馆一、二楼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馆,全方位展现了松桃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发展巨变等,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苗族文化展览基地,成为松桃接待外宾的重要窗口和全县干部教育的主要场所。因业绩突出,2017年省档案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全省档案系统“要以松桃档案馆、沿河档案馆等为标杆,尽快建立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展厅,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二是打造“活态档案馆”项目建设亮点。2018年,在省、市档案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在本县盘信镇大湾苗寨建成“活态档案馆”建设项目,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认可,《中国档案报》专程采访,头版头条宣传。

三、牢记使命,任劳任怨,为档案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任何东西都不妨碍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决心”。康德的这句名言,她经常挂在嘴边。在档案部门工作的20年间,当年一起共事的同事有的退休,有的调走,有的高升,只有她一个人还在坚守着。机构改革期间,为确保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她毅然留在档案战线上。同时秉持着“分家不分工”的工作理念,立足于服务大局,做好“馆外”,做优“馆内”,积极协助配合县委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过渡时期档案工作不断档。

近年来,在秦梅英同志的带领下,松桃档案工作成绩斐然,各种荣誉纷致踏来。2016年,获2012-2015年度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2010-2016年度全县全面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全市“三八”红旗集体;2017年获全省“三八”红旗集体;2016年和2017年连续2年获全县年度考核一等奖;2018年获2014-2016年度全市“文明单位”;2012-2018年度,连续七年荣获全市档案系统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