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请问你是黔西县就业局的陈局长吗?”
“您好,我是黔西县就业局陈仁凤,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
“你好,我们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家鞋厂,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我们企业转型生产口罩,但是受疫情的影响,我们企业有几十名居住在你们县的员工滞留在家,不能返岗,而眼下又是我们企业用工紧缺的时候,我们准备通过专车的方式过来接他们返岗,能不能请你们帮忙协调一下......”
“拼命三娘”
迎着初春的朝阳,作为黔西县农民工转移输出工作组的成员之一的陈仁凤,忙碌的一天从这一通电话开始了。
像这样的电话,她每天都会接上好几通,有企业打来的,也有需要务工的返乡劳动者打来的,她都不厌其烦的接听并仔细做好记录,然后又开始积极的协调调度,把每一个诉求者的要求都做好妥善处置。
“今天有浙江省慈溪市人社局的同仁过来对接劳务输出的事,如果顺利的话,我们还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这对提高我们县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很有帮助。”陈仁凤一边跟同事商量着接待外地来的同仁一边梳理着一天的重点工作,“各小组负责收数据的人,记得及时跟进各乡镇的台账报表数据,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把当天的数据统计出来;昨天抽查出来的台账问题,也需要及时反馈给各乡镇核实修改;还有,每天收集到的新的岗位信息,我们要及时推送到各岗位推荐群,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期间返乡农民工返岗和转移就业工作是当前的重点,陈仁凤全身心的扑在上面,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能同时做几项工作,这是她自疫情发生以来每天的工作轨迹,同事们都调侃她是“拼命三娘”。
陈仁凤在贵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用工需求
做好就业工作,就要走到百姓身边
如何答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考卷,作为就业局的负责人,陈仁凤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作为国家级农民工输出示范县的黔西县,常年在外务工的老百姓有十万余人,自疫情以来,如何让滞留在家的务工人员回到工作岗位,这成为了摆在黔西县就业部门的一道难题,适逢脱贫攻坚大考之际,对这个老百姓以务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县城来说,农民工的返岗工作成为这次大考的一大难题,要想心里很明白,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必须要把每个老百姓的就业意愿都放心尖上,要走到老百姓身边,了解他们真实的就业意愿和想法,才能知道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她每天奔波于各村各寨,逢人便问“你们家年前有人出去打工没有啊?”“你们还打算出去打工不?”“你们回去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啊”,“出门打工都有补贴领!”不管是走访贫困户,还是到乡镇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这是她说得最多的话。
经过前期的多次摸排,黔西县春节期间返乡回家的务工人员从一开始的5万多人精准到6万多人,黔西县人社部门掌握了这一信息后,积极与沿海城市的人社部门甚至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精准对接上,双方就农民工的返岗事宜一次又一次的商讨,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沟通,终于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点对点的帮助8600多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
每一次有农民工集中乘车返岗,陈仁凤都会到场,为他们发放口罩、干粮等物资,并不忘叮嘱他们,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相互照应,到达地点后一定要遵守当地的管理,保护好自己.....每次都像叮嘱自己的家人那样叮嘱那些返岗的人员,不论抵达的时间多晚,她都要电话问一问平安才安心。
在陈仁凤和就业局全体干部2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下,目前黔西县已有5.3万名返乡人员实现就业,而剩下来的这1万余人的就业才是真正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这些人中,有一些担心沿海城市还有疫情的影响,暂时不愿返岗,有一些是因为原来的工厂还没有复工,不能回去。而他们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大多数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
“不能让大家这样干等着,必须要行动起来,动员他们先在咱们本地就业,或者到其他岗位去就业,否则他们的收入咋办?”陈仁凤非常担心。
家住五里乡的陈刚年前是在外省务工,春节回来后因为疫情影响迟迟没能返岗,这天,他给陈仁凤发来微信,他说“姐,我不想回去了,给我介绍个咱们县的工作呗”,接到陈刚的“求助”,陈仁凤立刻详细询问他的就业意愿、要求等等,通过了解后,陈仁凤为陈刚推荐了黔西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服装厂的工作,听了介绍,陈刚当即表示,明天就去应聘,眼看这“媒人”就要成了,陈仁凤的眉头才稍稍的舒展开来。
陈仁凤为即将返岗的务工人员发放口罩
有“大家”才有小家
从事就业工作8年多,陈仁凤与很多乡亲成为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几个年纪比较小的都亲切的称她为“姐”,逢年过节还会经常给她发微信问候,有时候简单的说一下工作的事,有时候聊聊家长里短,就像亲人一样。
为了帮助更多的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她把自己9个月大的孩子交给了年迈体弱的婆婆,没日没夜的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来回奔波在各个乡镇间走村串户,每天回到家都已夜深人静,孩子、老人已然入睡,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又要奔赴她的“战场”。
在陈仁凤的微信朋友圈里,充满了各种企业招聘信息和工作信息,而夹在当中的一张图片却格外显眼,图片上两个小朋友笑得很开心,图片配了一段文字,“马大哥,猪小弟,掐指一算,未来一周为娘的估计都顾不上你们了,干粮已经为你们备好,自求多福咯哈”。
陈仁凤向笔者解释:“这是我两个儿子的照片,哥哥是马年出生的5岁多了,所以叫马大哥,弟弟是猪年出生的,现在9个月大,照片是弟弟100天时拍的艺术照。最近工作忙,我给弟弟准备了好几天辅食材料,然后就把他丢给奶奶了。”
陈仁凤还在哺乳期,但是她已经在岗位上风风火火的连轴转了将近2个月,一天,她爱人打来电话,孩子发烧了,要求她请假回家一趟。她顿了顿,很为难地回到:“我现在还忙着呢,一时半会的还结束不了,你赶紧送去医院看看吧”,没等电话那边回答,她急忙挂断电话,她害怕听到电话那头孩子的哭闹声,自己会心软。这一忙,忙到了半夜12点总算是把手中的工作告一段落,握着手机,看到爱人发来的消息“孩子没事,你放心工作,家里有我。”她忍不住哭了,心里百转千回很不是滋味,“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同事们纷纷安慰她,让她赶紧回家看看孩子,她却努力地笑了笑自言到“没事儿,他皮实着呢,没事的......”
陈仁凤的工作能力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点赞,在2018年获得了黔西县“大发展”先进个人称号,展现了人社干部担当有为、无私奉献的好形象。
同事们闲谈的时候问她,“姐,你一天天的以单位为家,孩子都顾不上,家也管不了,你不怕家人责怪你吗?”她若无其事地笑笑,说“没事,他们都能理解我的,毕竟,有大家才有我的小家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