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州动态
“山间工厂”带民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早春三月,记者走进位于望谟县新屯镇纳包村茂赖组的望谟县思源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源公司)建在山间的生产车间,只见机械不停的运转,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从锯料到裁板、从打磨到合格检查,几十道工序中的每一环节,工人们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作为当地外出务工人员是王建武返乡创办的企业,思源公司为解决当地务工人员就近就业提供了机会。

“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至少能拿到3000元,工作强度也不大,都是村里的人,平时还能一块聊天,在外务工有时候说话别人都听不懂……”谈起现在的工作,望谟县纳包村茂赖组的村民黄友德满意地说。

黄友德,是纳包村茂赖组的精准贫困户,常年在深圳务工,但因为没有多少文化,务工期间也是做苦力,一年下来也没挣到多少钱,家里条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改变。2018年,得知村里建起了家具生产厂,了解工资待遇还不错、自己也能去上班后,他毅然决然从外地回到了家乡就业。


工人在加工的场景

“以前在家种地,收成只够自家吃,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外出务工家里老小又没人照顾。现在,在工厂上班不光待遇不错,还能陪着家人,通过靠双手奋斗,我家已经从贫困户名单出列了。”黄友德满意地说。

像黄友德这样,纳包村不少村民都选择了家门口就业。

“我和我老婆在外务工多年,工资待遇还不错,但因为常年在外,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不能陪伴孩子长大,我们一直过意不去。”同村的王建学一边干活一边说道。在建工厂第一时间,他就回来,和妻子加入其中,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孩子也方便照顾,现在夫妻俩每月至少能挣6000多块钱。

和王建学家一样,村民黄有山也在思源公司生产车间上班。收入稳定,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

黄有山回忆起村里以前的面貌感慨道:“那时候,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去镇里一趟简直是翻山越岭。而且这一年忙到头,腰包都也没有鼓起来。现在路修好了,家门口就能上班,真感觉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希望了!”

工人在加工的场景

纳包村位于望谟县新屯街道西北部,离望谟县城18公里,209省道穿村而过,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寨509户2222人,有近14000亩林地。2002年,王建武背着简易行李,去到深圳一家家具厂务工。

外出务工十余年,他从一个普通的学徒,成长为一个技术过硬的家具生产者。“一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秉承着这样的初心,2018年,王建武辞去深圳月薪12000元的工作,回乡创业。

“我回到家乡后,发现村里变化很大,其中一个变化就是泥泞小路已然成能开汽车的公路。看到这种变化,我每天都在思考、琢磨,如何利用好家乡的资源干点事情,惠及到更多村民?”好长一段时间,王建武都在村里转悠,想着在纳包村茂赖组的这片土地上做文章。

在村两委的引导下,王建武了解到,纳包村林地面积6169亩,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他用在外务工挣来的钱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特惠贷”,再加上银行贷款共计50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利用自己在外学到的技术,在2019年1月份成立了望谟县思源家具有限公司。

商品展示区一角

公司目前有员工10人,其中贫困户2人。这些员工,通过思源公司,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

据介绍,思源公司发展两年来,凭借精湛的技术力量以及制造工艺,现在已经形成每日可生产几百件商品的能力。就在前几天,还接到幼儿园定制的600把圆凳的订单。目前,公司实行计件跟加班工作制,员工每月底薪3000元。同时,公司在订单多赶货的时候,生产车间就急需很多临时工,公司则按每天130元结算工资,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订单不断增加,公司也在慢慢进入正轨。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工厂规模,建设木材车间、办公室、扪皮车间、成品车间、仓库等,这样就能给村里人增加更多就业岗位,有效带动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致富增收。”王建武提及公司能让居民受益,充满了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