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下外出务工是去外省哪些地方?工资如何?稳不稳定?怎么去?”
“是去上海,您放心,包吃包住一个月还有将近四千元工资,政府安排车直接送你们到厂门口,还有各种补助哦。”
“哇,政策真好!”
......
近日,虽然大雨滂沱天气始终“宅”在凤冈,但人们找好工作的热情并未减少,沪遵劳务协作直通车——凤冈站站点里,依旧有不少人陆续前来咨询外出务工业务。
站点工作人员杨胜军正仔细认真地讲解着各项外出务工政策,生怕漏掉任何细节,给老百姓带来消极影响。
杨胜军介绍,沪遵劳务协作直通车——凤冈站是2018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的,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现在成功前往上海务工的例子越来越多,一年下来,光是前来咨询外出务工业务就有400多人。
杨胜军口中的政策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前期统筹就业务工人次,政府帮助对接务工接收地点,统一派车送往就业地,老百姓不花一分钱。二是给予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补助1000元、生活补助、报销返程车费等支持。三是进一步跟踪服务了解外出务工人员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问题。
如此多政策支持下,凤冈县外出务工人群才得以安心在外务工。至此,每年三月,都会有一辆辆载满老百姓成功开往上海就业工厂,帮助大家实现就业梦想。
通过“凤冈县2020沪遵劳务协作”去到上海市奉贤区外出务工的“凤冈人”张明玉就是其一,前段时间,她发回捷报:“我在上海找到心仪的工作,成功稳定了下来。”
46岁的张明玉,家住凤冈县琊川镇琊川社区,属于建档立卡户,丈夫因患病而丧失基本劳动力,儿女又在外务工,心系家中收入的张明玉一直想找个工作补贴家用,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视力不好,合适的工作对于她来说一直是奢望。
张明玉(右三)入沪务工前合影
在疫情期间,张明玉无意间听到宣传,了解到凤冈县就业局可以直接推荐人员到上海就业,并可以享受交通补贴、市外务工相关补贴等就业补助政策,于是在凤冈县解除交通管制后,她第一时间找到了县就业局,报名参加了去往上海奉贤的沪遵劳务协作活动。
县就业局在了解到张明玉家的情况后,也立即安排了杨胜军专门为其联系上海的就业岗位,为她提供跟踪服务,多般努力下,张明玉这才在上海市奉贤区安定下来,有着一份在上海锦江餐饮公司做后勤,包吃包住的稳定工作,返乡时享受车费报销服务,别提多幸福了。
沪遵劳务协作活动开展得这样成功,凤冈本地扶贫车间也不甘落后。
在凤冈县人社局、就业局等多部门积极引领下,一个个就业扶贫车间正开足马力,招收工人,加班加点生产订单。
在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凤翔社区永羚鞋厂内就是这样一幅热闹景象,几十位工人们正坐在工位上熟练操作着缝纫机缝制鞋品,以最快速度完成生产任务。
“工人们都很熟练,这得益于人社局和就业局开办的培训课程,我厂里的工人都是分批次去学习的,一期学习下来,工人们“素质”高了很多,生产速度和质量也就上来了。”永羚鞋厂负责人李永琴这样说道。
此外,在工厂务工,工人们每个月还能享受凤冈县人社局生活费补助400元钱,再加上就业地就在搬迁点,很近,所以工厂不愁招不到工人,搬迁群众也不愁招不到工作。
李永琴(左)指导工人做工
“工人去培训每天还有40元钱生活补助呢!”凤冈县就业局局长徐德华补充道,这样一来,工人的就业积极性就更高了。
据徐德华介绍,因为永羚鞋厂符合5人以上就业工人规模,所以就将这里纳入了就业扶贫车间,为进一步扶持其发展,人社局、就业局还帮助鞋厂做担保,让他们成功贷到15万元贴息贷款,借着贷款,再加上就业扶贫车间修建有沪遵资金支持(50万元援建项目资金帮助装修),李永琴成功扩大了生产规模,办起了永羚袜子厂。
同时,李永琴还同意工人将鞋品原料带到家里制作,以工厂93名工人有一半在家制作的规模数量,初步实现了居家式扶贫车间愿景。
在正常经营半年以上,创业项目达到一定标准规模后,永羚鞋厂也享受到与凤翔社区其他12家就业扶贫车间一样的一次性创业奖励5千元、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支持政策。
李永琴新引进的袜子生产机器
现在,工厂得以平稳发展,搬迁群众也从农民变身成工人,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目标,不管是沪遵劳务协作活动还是就业扶贫车间,皆是为“就业乃是民生之本”此话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