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谢你们,我终于讨回了我几年前的血汗钱。”近日,李世建一手拿着一叠厚厚的人民币,一手握着正安县仲裁院负责人张国静同志的手,激动不已,流出了喜悦的眼泪。
李世建说,2年前他来到正安县一建筑工地打工,因工地停工,包工头躲账跑了,打电话不接,后来电话直接打不通了,于是,就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后来听说可以到正安县人社局仲裁院申请仲裁,申请后由仲裁办公室人员进行调解,居然拖欠了几年的“血汗钱”当场就支付了。
正安县人社局坚持以“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始终把党建工作,特别是主题教育常态化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好四关”抓好劳动人事仲裁工作,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目标,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是关键,把好“程序关”
正安县人社局坚持“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原则,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办案工作流程,在“规范”二字上下功夫。一是规范建设。开展仲裁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准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仲裁院硬件设备、设施的添置,提高设备、设施的应用水平,以实现仲裁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规范用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办案过程规范、统一,程序合法、实体合法,适用法律适当、仲裁裁决标准统一。三是规范管理。针对已办结的案件,严格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庭审材料和卷宗归档管理工作。
队伍是核心,把好“素质关”
办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案件的质量。正安县人社局始终把仲裁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仲裁干部队伍。一方面,积极与省、市对接,勇敢“走出去”。主动向省市争取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有计划的将仲裁员推荐外出学习,近年来,仲裁员“外出学习”已实现了全覆盖。另一方面,抓好自身充电,大胆“请进来”。县仲裁院将每周星期一作为“仲裁业务学习日”,先后邀请了司法局律师蒋伟、县法院张韦等现场讲授,有效提高了法律素养。同时,抓好仲裁队伍的思想“总开关”,培育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仲裁干部队伍。
创新是根本,把好“方法关”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人社局转变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当好劳动和谐关系的守护者。一是抓好日常接待。严格按照“微笑、热情、用心”接待的要求对来访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针对家庭困难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针对工资等案件开展速审程序。二是抓好上门服务。积极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通过政企合作帮办服务群和主动上门走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专业性意见建议,对可能发生的劳资纠纷提供有效的引导及调解服务,帮助企业稳妥解决纠纷隐患。三是抓好案前调解。对日常受理中发生劳动纠纷较多的单位和企业,仲裁院也积极引导乡镇调解组织和企业调解组织参与劳动纠纷调解,用活“枫桥经验”,让当事人少跑路,将劳动纠纷化解在源头,把矛盾控制在萌芽。
氛围是重点,把好“宣传关”
宣传是氛围营造的有效途径。正安县人社局多措并举做好宣传这篇大文章。一方面,抓好正面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传统媒介以及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及劳动仲裁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截止目前共开展政策宣传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增强了群众的维权意识,营造人人主动维权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抓好“负面”宣传,督促政策落实率。针对一些企业故意躲避不见,涉及人员多、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依法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介以公告形式送达法律文书,对仍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依法按缺席审理、缺席裁决,从而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起到了“仲裁服务惠民生”的作用。
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申腾江同志介绍,正安县人社局以党建为引领、用业务开路,实现了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9件(其中:裁决结案66件、调解结案136件、撤诉案件7件),结案率和调解率高达100%和65%,涉及劳动者214人,涉案金额1100.5万元,劳动人事仲裁工作实现了新跨越,劳动者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