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采取筑巢引凤、施以长技、兜底安置、贴心服务“四举措”,高质量落实就业帮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目前,县内搬迁6363户29488人,有劳动力5996户14784人,已就业5996户13711人,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筑巢引凤,打造就业“梦工厂”。规划三宝产业园、沙子农产品加工园聚集区,完善园区水、电、路以及标准厂房、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规划电商物流、服饰鞋帽加工、农产品加工、小商品及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和生活服务中心六大功能区,做好“地上产业”“地下资源”两篇文章。同时,以政策为依托,鼓励三宝产业园区企业积极申报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带动搬迁新市民就业和脱贫劳动力就业。目前,在各安置点区域共已引进1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就业扶贫车间8家,扶贫车间吸纳搬迁新市民和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154人。兑现各类扶贫车间奖补资金32万元,发放就业扶贫援助补贴151人25.72万元。
施以长技,锻造就业“金钥匙”。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和“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方针,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共组织1088人参加花椒种植、茶叶种采、食用菌种采等技能培训,培训后实现就业700余人。
兜底安置,浇灌就业“幸福花”。针对少数因年龄偏大、不愿外出务工、无就业技能或身体残疾又有就业意愿等因素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劳动力,因人施策、精准施策,大力开发保洁、保安、护路、管水、护林、楼道管理、治安巡逻等公共就业服务岗位,拓宽公益辅助性就业渠道。截止目前,通过开发公共服务就业岗位兜底安置困难人群就业5015人。
贴心服务,架起就业“连心桥”。在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窗口,配齐工作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服务。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包保责任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荐、意愿登记等服务。同时通过广播宣传、现场招聘、大屏投放、定点咨询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目前,在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新市民服务中心设有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并至少明确1名正式工作人员、2名公益性岗位为群众提供就业便民服务,实现搬迁新市民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就业政策,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肖卫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