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珠海·遵义人力资源交流暨劳务协作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这是两地为进一步促进珠遵友好协作,推进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中央有决策,两地有行动!”根据中央调整优化东西部协作关系的决策部署,广东、贵州两地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安排,共同决定由珠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从此,相距1200公里的珠海与遵义“山海牵手”。
继30多年前正安县300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打工,树立了劳务品牌之后,上海市在帮扶遵义市的过程中,合力打造了“沪遵劳务直通车”劳务品牌;去年4月,珠海市与遵义市确立结对协作关系,结对帮扶遵义市8县(市)。据统计,截至目前,遵义市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6万人。
遵义市人社局到珠海纳斯达科技有限公司慰问遵义籍员工。
精准帮扶 “沪遵劳务直通车”助老乡奔小康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遵义常年在外务工人数为160万余人。2017年7月,在上海市与遵义市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两地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协作,开通了遵义和上海之间等东部城市劳务输出输入直接通道——“沪遵劳务直通车”。
“一个月工资6500元,加班多的时候能挣7500元。”张基满是遵义市桐梓县人,2019年11月,通过“沪遵劳务直通车”订单式培训,进入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工作。
从黔北大地到长三角,张基满能在上海把饭碗端稳端牢,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得益于他搭上了东西部劳务协作这趟时代的列车。
为了让遵义籍老乡在上海能就业、留得下,沪遵两地采取上下联动、内外联动、条块联动,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专业机构的模式,全力打造“沪遵劳务直通车”劳务品牌,由此建立起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用工、群众脱贫”的就业扶贫新格局。
遵义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在珠海技师学院考察交流。
在两地人社部门的倾力打造下,“沪遵劳务直通车”入选2018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创新性劳务品牌。
针对沪遵劳务协作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等特点,遵义市还成立了沪遵就业扶贫联盟,发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投身到沪遵劳务协作工作中。截至目前,遵义市依托“沪遵劳务直通车”平台,转移就业6.45万人,其中转移到上海就业1000多人。
劳务输出人员踏上行程。
据介绍,通过劳务输出,一批又一批遵义籍务工人员走出黔北大山,到上海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积攒了资金,他们中一批又一批地又回到遵义创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成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服装加工厂……
“接下来,我市将大力释放‘劳务直通车’品牌效应,逐步提升劳务协作质量和水平。”遵义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
深度协作 珠遵握紧“接力棒”再谱协作新篇章
2021年4月,珠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启动了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
面对新部署、新任务,两地迅速行动,立足“遵义所需、珠海所能”和“珠海所需、遵义所能”,多方位、深层次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2021年年底,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晒出了成绩单:遵义市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111人,举办培训班89个班次,培训农村劳动力3275人;建东西部协作车间30个,吸纳就业2948人。
前不久,习水县村民母茂淋和余簿文乘坐政府安排的客车顺利抵达珠海市香洲区,进入珠海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工作。
黔厨职校培训的粤菜师傅。
2021年,遵义市已有近千名务工人员像母茂淋一样,搭上珠遵劳务协作的“列车”,到珠海市务工。
“我现在做焊工,技术是到珠海学的。”2021年5月,遵义市凤冈县村民赵晓华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渠道,到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工作。同年11月,他的妻子在老家参加了人社部门开展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后,也到了珠海,在一家酒楼从事餐饮工作。目前,夫妻俩一个月合计收入达1万元以上。
珠遵劳务协作暨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交流培训活动。
“以劳务协作缓解企业用工需求,是两地携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之一。”据珠海驻遵义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珠海我能商贸有限公司还在遵义湄潭、务川、正安、凤冈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帮扶车间,预计吸纳劳动力1000人以上,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自珠遵两地明确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人社部门积极对接,签订了《珠遵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协议》,从加大劳务协作资金投入、制定转移就业补贴政策、互设劳务协作工作站等方面入手,推动劳务协作精准到位。
“2021年,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协调珠海市人社局在珠海建立遵义市级劳务协作站1个,对口协作的县(市)劳务协作站8个。”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我市还充分利用珠遵协作资金,对遵义在珠海建立的劳务服务工作站提供建站经费,并按照每转移1名农村劳动力到珠海稳定就业并购买社保的,中介机构获2000元劳务输出补贴资金。
在做好政策供给的同时,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还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优质就业平台。
不久前,珠遵人力资源协作珠海企业专场招聘会启动,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珠海正圆控股有限公司等32家珠海本地企业共提供148个岗位参加线上招聘活动,实现了珠海企业与遵义高校毕业生精准对接。
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遵义市现有劳动力总量为360万人左右,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60万余人。近年来,遵义市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回引在外人才、培育本土人才、用好高层次人才等形式,积极盘活人力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遵义市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劳务输出上,但劳务输出仅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模式;如今,遵义市人社部门在开展劳务输出,解决就业的同时,还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培育和使用,推进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除了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全面协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为了让遵义人力资源健康发展,我市正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园建设,创新开展‘人力资源+金融’融合发展行动,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回流遵义,支持遵义地方经济建设。”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龙涛表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仅农信社通过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就联系服务农民工60.96万人。
龙涛说,未来遵义市将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做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整体规划,打造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务合作社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体系。
遵义籍学生免费到珠海就读欢送仪式。
记者在珠海、遵义两地签署的2021年人力资源协作暨定点帮扶协议中看到:“两地在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同时,珠海技工院校还对遵义籍学生开辟招生、培训和推荐就业绿色通道。”
“协议签署后,珠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荐了珠海市技师学院、珠海市欧亚技工学校、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珠海市南方爱迪技工学校、珠海市索卡科技技工学校等5所技工院校第一时间赴遵宣传免费资助政策、并对接开展招生。”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符合就读于珠海市这5所技工院校的遵义籍初中毕业生,不但享受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优惠政策,毕业后还可按技能人才落户珠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1年,遵义市、珠海市本着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原则,迅速建立了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扎实推进“东部企业+遵义资源”“东部市场+遵义产品”“东部总部+遵义基地”“东部研发+遵义制造”等模式,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广平台上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结对的样板和典范。(方横波 杨义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