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通过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岗相结合、政策推动与服务创新相协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之路,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职业指导促观念转变,助力“早就业”
“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对我们毕业生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老师‘一对一’职业指导,帮助我们规划职业方向,教授求职技巧。”毕业生杨柳感慨道。

图为:凯里市举办2025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场景
杨柳2024年8月从湖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返乡发展,因对本地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对就业感到迷茫。同年9月,黔东南州凯里市就业局了解情况后推荐杨柳报名参加黔东南州2024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职业指导老师精心指导,她重新规划了职业方向,求职能力显著提升,在应聘贵州苗侗兴黔科技有限公司表现出色成功入职。
为解决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难的问题,黔东南州构建了“立体赋能+全程跟进+精准滴灌”服务体系。出台了《黔东南州促进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八条措施》,举办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等职业指导培训班帮助提升求职能力,在州内高校建成职业指导站,打造“91580就业我帮您”服务体系,提供专家坐诊、简历急救等贴心服务。

图为:黔东南州2025年职业指导师资培训班授课场景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已培训职业指导师120名,州内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站累计开展高校学生职业指导服务4200余人次;举办求职实训简历分享会3场,计划开展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16期培训480人,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早日就业。
特色服务扩岗位供给,助推“好就业”
家住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潘发勇,是潇湘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原本打算去外地找工作。当了解到州里正在推广“村创+”训练营后,他报名参加了非遗传承方面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加入了当地一家苗绣工坊,负责产品设计和线上推广工作,已成为苗绣非遗传承项目一员,月收入万余元。
“没想到能在家乡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还能为传承民族文化出力,我感到很自豪!”潘发勇感慨道。
图为:榕江县大学毕业生潘发勇正在向游客和商家们推介蜡染成品(罗丽萍 摄)
黔东南州依托民族文化与生态产业优势,聚焦康养旅游、非遗传承、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借势“村超”“村BA”“村T”流量,打造“村字号”品牌,发展新业态驱动岗位扩容。同时,升级打造“乐创黔东南”创业服务品牌,构建项目库、专家库、服务机构库“三库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全链条创业服务。
截至目前,全州已面向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300余人次,引导支持3700余名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遴选培育“就业创业推荐官”30名,兑现各项就业创业资金1620余万元。
东西协作畅向外通道,助梦“就好业”
家住黎平县中潮镇上黄村张徽雄,是贵州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通过参加“黔才湾区行”湾区体验活动和劳务协作站推荐,他成功入职广东佛山南海区瀚蓝环境股份公司,现在已经成为该企业的网管巡视员。他向工作人员介绍道:“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和职业培训计划,让我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感谢我们州县人社为我们搭建了这样好的平台!”

图为:岑巩县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场景
为突破本地优质岗位有限的瓶颈,黔东南州充分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依托42个驻外劳务站及州内零工市场,对接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就业集中地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收集优质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跨区域就业机会。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已举办东西部协作专场招聘52场,组织1839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1.69万个;成功组织5000名毕业生赴大湾区等地就业;开展湾区沉浸式体验活动,参与毕业生40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人。

图为:黔东南州2025年高校毕业生湾区体验活动
黔东南州通过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岗相结合、政策推动与服务创新相协同,正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之路。未来,黔东南州将继续优化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助力更多青年学子“就得了业、更创得成业”。(刘丽 龙先华 龙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