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0002.59亿元(截至8月5日)
时隔十年,沪深北三市融资融券余额(简称“两融余额”)再次重返2万亿元。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0002.59亿元。其中,沪市两融余额为10192.27亿元,深市为9748.1亿元,北交所市场为62.22亿元。
“当前两融余额的回升,不仅反映活跃资金的持续介入与市场自身的恢复,更是市场结构优化与交易行为趋于成熟的直接体现,而非泡沫式繁荣的重演。”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组合拳”发力
两融余额稳步攀升
自2024年9月以来,政策“组合拳”接连落地,多措并举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市场信心显著增强,推动两融余额自去年10月起向上攀升,截至今年7月末已连续10个月维持在1.7万亿元以上水平。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资深策略分析师杨震宇向记者表示,本轮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与2015年存在本质区别。2015年基数低,余额一年内从4000亿元飙至2万亿元,市场过热;本轮则从去年9月1.37万亿元起稳步提升,节奏稳健。
“推动本轮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核心动力,在于政策预期改善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共振。”杨超分析称:一方面,监管层密集释放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信号,增量改革与制度优化预期不断增强,提振了投资者对中长期市场环境的信心;另一方面,资金流向呈现结构性特征。
从资金流向来看,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去年10月以来,电子行业以957.18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居首位。计算机、机械设备、汽车、医药生物行业分别获得576.68亿元、463.50亿元、435.05亿元和426.14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位列第二至第五。累计共有16个行业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百亿元。
个股融资活跃,市场关注度较高个股受青睐。去年10月以来,东方财富以96.93亿元的融资净买入额居个股首位;比亚迪、江淮汽车、新易盛的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50亿元;累计有78只个股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0亿元,其中包括赛力斯、寒武纪、东山精密、三花智控等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个股。
杨超认为,红利策略与科技成长板块的轮动表现吸引了结构性资金入场,杠杆资金在局部热点中的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融资资金更倾向于追逐基本面稳健、具备长期逻辑的优质标的,显示出当前杠杆交易的理性化趋势。
杠杆率处于健康区间
机构看好后市韧性
多方数据显示,当前市场杠杆水平显著低于历史峰值,结构更趋健康。据开源证券分析师测算,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仅2.23%,两融交易额占A股流通交易额10.16%,两项数值在2015年峰值分别为4.73%和22.23%。
“当前市场两融余额上行,更多体现为结构性活跃与风险偏好回暖的结果。”杨超分析称,“相较2015年,本轮融资结构更趋理性,杠杆资金集中度与持仓周期明显改善,同时监管体系较2015年更加完善,防范过度杠杆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相比于2015年,当前股市总市值已大幅增长,两融余额与股市自由流通市值之比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如果在解决债务和改善资产负债表方面的政策力度加大,市场情绪仍有改善的空间。
就两融余额后续表现,开源证券信用交易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两融余额仍有温和增长的空间,预计将进入一个“稳中有升”的平台期。杨震宇认为,A股公司盈利向好的中长期趋势较为确定,有助于股市逐步形成盈利和估值双驱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市场情绪的“保温”。同时叠加国内产业政策调整,供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将迎来持续催化,有助于保持当前市场风险偏好。
杨超认为,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关口,为A股后续行情提供了积极信号。招商证券研报表示,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持续增加,增量资金开始保持净流入的态势,市场在8月或走出先抑后扬趋势,并可能续创年内新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