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公务员考录工作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基层公务员考录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以及《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公务员招录遴选“两个80%”精神,突出面向基层的招录工作重点,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创新实行“三降低两面向一倾斜”举措,破解集中连片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全面推动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公务员数量更为加充实,来源渠道更为多样,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党政人才更富活力,战斗能力更显强劲。
一、重点突出面向基层招录工作导向。2012年底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明确从2013年起,四级联考招录计划的80%用于补充乡镇机关和乡镇派出机构,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以不留编、不空编方式足额补充,把夯实基层公务员队伍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为构建人才向基层党政机关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三年来,全省1350余个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通过公开招录选拔了1.4万名优秀人才,占录用总人数的80.05%,是我省2008—2012年五年间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录用人数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和派出机构新录用公务员10人,过去乡镇长期空编、用人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到2018年底,全省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通过考试录用渠道补充人数预计达到在职人员总数的60%,同时将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空编率控制在5%以内,基层“人才活水”储量达新高,为贵州省建立“招录到基层去、遴选从基层来”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健全完善公务员考录配套制度。2012年底出台《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笔试工作细则(试行)》、《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工作细则(试行)》等六个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笔试、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录用等环节工作。2014年,出台《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使我省公务员考录制度日趋完善;制定《贵州省特殊职位公务员考试录用办法(试行)》,打通了高层次急需紧缺性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绿色通道;制定下发《贵州省人民警察考试录用体能测评指导和监督办法(试行)》,为体能测评实施工作下放到招录机关提供规范化制度保障。2015年,出台《贵州省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参考专业目录(试行)》、《贵州省人民警察体能测评操作手册(试行)》。至此,我省已全方位构筑公开公平公正制度“防火墙”,为我省推进依法、公平、科学考录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制度保障。
三、积极探索破解考录工作制约瓶颈。“十二五”期间,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递补引起考生恶性竞争、考生年龄限制、外省籍毕业生报考受限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通过取消面试后递补制度、实行诚信报考制度、扩大外省籍全日制本科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范围等改革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发生,敞开大门广纳天下英才,考录工作公信力、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5年报考人数突破30万人,24万余人参加笔试,平均竞争比例为44.6:1,报名人数、参试人数、平均竞争比例均创历史新高。
一是取消面试后顺延递补制度。在体能测试、体检或政审环节出现的职位空缺,不再顺延递补人员参加考试或录用。据统计,2012年-2015年面试后因体能测试、体检或考察不合格被取消计划数仅占拟录用人数1.14%,对实际录用总量基本没有产生影响,较好地防止了考生恶性竞争,避免了违纪苗头和上访事件发生,保证了整个招录工作按预定计划时限顺利进行。二是推行诚信报考办法。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时,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后方可填写报名信息。进入资格复审环节,还须书面签署诚信报考承诺书。据统计,2015年四级联考计划招录6324人,在体检、考察和拟录用公示环节仅有45人无故放弃,较2014年降低18.5个百分点,为倡导广大报考人员诚信报名、诚信考试、诚信履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拓宽外省籍学历人员报考范围。将外省籍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报考条件从以往的应届毕业生放宽到往届毕业生。2015年省外高校毕业生来黔报名人数达到5万余人,比2014年增加3万人,同比增加150%。四是优化体检结果认定方式。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依据省医疗卫生专家组研讨意见,按照贵州省亚高原地区人群身体健康标准,对于单项指标出现异常不能确定疾病性质的,通过延伸检查进行确诊,做到让考生清楚认可。2012年全省公务员四级联考实际参加体检考生5975人,不合格人数77人,约占1.2%,为历年最低。2013年-2015年,没有出现一例因体检问题申诉或上访情况,网络舆情普遍反映良好。五是扩大大学生退役士兵界定范围。把“大学生退役士兵”界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校在校生或毕业后应征入伍的退役士兵”。即包含全日制高校学生读书期间应征入伍或毕业后应征入伍两种情况。2015年全省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107人,占计划招录总人数的9.65%,网上报名1000余人,较2014年增加259人。实际录用99人,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国防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六是调整报考年龄计算方法。公务员报考年龄界定以干部年龄认定方法为准,由以前未满35周岁放宽到35岁,使年龄界定更为合理,在政策范围内进一步扩大了报考人员范围。五年来共录用年龄达35周岁未满36岁公务员60人, 进一步扩大选人渠道,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竞争平台。
四、创新举措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实际困难。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88个县(市、区)有71个分布在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三大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层一线公务员队伍存在人员来源渠道狭窄、结构欠合理、流动性大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招录举措,切实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招不来、留不住问题。
一是创新基层公务员考录机制。2014年我省结合实际,大胆解放思想,通过实行降低学历条件、降低开考比例、降低面试平均分数线、面向本地户籍公民招录、面向少数民族招录、对少数民族考生予以倾斜(即“三降低两面向一倾斜”)等措施,使乡镇机关职位计划仅被取消4人,为2013年取消计划数的为1.32%,有效避免了考录计划“流失”的现象。反映改革成果的《我省扎实推进公务员考录制度改革》信息被省委改革办采用并上报全国改革信息办。2014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网就我省实施“三降低两面向一倾斜”破解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2015年我省继续创新我省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适用基层公务员降低进入门槛政策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71个分县县级机关录用470人,1963个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职位录用2400余人,招录计划空缺率较2014年明显下降。二是降低学历条件。自2013年起,在21个边远乡镇拿出20个职位面向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招录20人,其中单列7个职位用于定向招录优秀村干部。有效解决这部分地区长期招人难问题,激发了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三是放宽专业条件。2011-2015年全省乡镇机关和派出机构不限专业计划招录19750人,占招录总数的70.6%,增加了考生报考机会,在扩大报考人员来源渠道、进一步缓解乡镇机关用人需求的同时,着力改善基层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四是实行民族语言能力测试。2015年首次批准雷山县达地、剑河县久仰两个民族乡按照不超过招录计划的30%开展水族、苗族语言能力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笔试。两地各招录1人,有效缓解两地熟悉当地民情风俗干部紧缺问题,逐步提高熟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干部比例。五是对狱警一线紧缺岗位予以照顾。2015年首次对狱(所)医、心理矫正职位实施降低开考比例等优惠政策,使上述职位流失率从2014年的21%降至2.7%。有效缓解了此类职位招人难问题的同时,也为正向引导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紧缺专业毕业生到服务基层一线岗位创造条件。六是为市县两级政法机关补充高层次人才。2015年,首次按照贵州省特殊职位公务员考录办法的规定,为安顺市直和关岭、镇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法院、检察院从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招录10名法律硕士研究生,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该市政法机关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招不来”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