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政务服务 > 便民服务 > 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浅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中的行风建设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行风是系统干部队伍作风的集中反映,也是党风在行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政风行风建设开展多年,各行业、各部门的作风有显好转,但是仍然有一些亟待改善的突出问题存在。如:有些公共服务部门和行业的工作人员态度生硬,缺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严重损害了政府机关和各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涉及的群体巨大,争议焦点日趋复杂,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争议多发,社会关注度高。部分当事人信访不信法,维权渠道成本高。仲裁部门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服务群众时,不仅需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排解矛盾纠纷,还需要严格的工作纪律和作风。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中的行风建设,抓严抓实抓好行风,整体推进系统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对推动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中的行风建设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系统上下要切实增强对加强行风建设必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性的认识。把加强行风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人社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改进人社部门为民服务、提升服务品质的迫切需要,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推动人社系统行风建设。

二、把依法治国理念充分体现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每一环节,严把队伍廉洁自律关,严禁在办案过程中“吃、拿、卡、要”。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禁办关系案、人情案;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推动全民遵法守法,提升市民法治素养与道德素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要积极以入企现场办公、招聘会等为契机,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法律援助作为中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劳动仲裁工作充分利用这一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提升队伍自身法律素养。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建立学法制度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办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提升仲裁案件的办案实效和办案质量。

五、灵活办案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转变办案思路,灵活办公模式,建立工伤案件处理“绿色通道”,规范工伤处理程序,建立“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长效机制,将申请书内容适用简易案件办理方法的决定以简便方式告知当事人,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争议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当庭裁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更坚实的群众基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