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2608243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1-04-07 11:25:43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高质量推进2021年度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高质量推进2021年度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2021年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100万人次以上?

(一)服务“四化同步”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1.围绕新型工业化特别是省内重点招商企业做好培训。围绕10大工业产业,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招商企业,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帮组企业制定培训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开展岗前、在岗、转岗技能提升、新型学徒制和高技能人才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新型学徒制培训不少于0.3万人次。

2.围绕新型城镇化做好培训。围绕城镇化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建设,针对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开展培训6万人次以上。

3.围绕农业现代化做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训。针对全省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搬迁户、退捕渔民户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聚焦12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短平快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培训70万人次以上。

4.围绕旅游产业化做好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训。依托服务业创新发展10大工程,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各类康养服务培训和厨师、物流、快递、民族手工艺(漆器)、美容美甲、保洁、保安、大数据等服务业开展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各地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培训班不少于1期、每班50人。

(二)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1.做好创业培训。实施“马兰花计划”,加大农村地区致富带头人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创业培训,扩大创业培训规模,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全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5万人次。

2.深入开展新业态和农村电商培训。围绕“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的实际需要,依托数字化培训平台,将我省特色优势产品销售与农村电商、物流快递、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培训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的培训1万人次。

3.做好退役军人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军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0.5万人次。

4.做好残疾人培训。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就业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大力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万人次。

5.做好高危行业安全技能培训。重点针对化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各类企业开展安全技能培训1万人次,推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

6.做好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书等培训直补。根据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能源等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操作人员的相关要求,大力开展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培训4万人次以上,对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书的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二、2021年开展农民综合素质培训从哪些方面入手?

1.感恩教育培训。依托第一书记、下派 (驻村)干部、乡(镇)干部、结对帮扶人员、基层党员干部等力量,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和农村中小学、村支两委活动室、农民夜校等,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农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结合各地实际,宣传培训惠民政策,就近就地组织到省内先进村,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到对口帮扶城市的先进村,学习借鉴好思路、好办法,探索脱贫致富的办法措施,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2.基本政策和知识培训。依托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通过“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电视点播频道系统”,将“四场硬仗”“五步工作法”“八要素”、强农惠农政策、脱贫攻坚政策、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实用就业技能、基础法律法规、进城务工须知、劳动维权保护、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卫生安全、疾病预防等视频课件通过电视点播形式做好宣教培训。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民群众集中学习观看或鼓励自行收看。

3.文化下乡培训。充分发挥文化宣传扶志扶智的作用,结合时代特点和农村实际,加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扶贫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创作,挑选一批如《文朝荣》《十八洞村》等脱贫致富题材的优秀电影,定期派出专业院团小分队和电影放映队,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进行演出和放映。

4.脱盲再教育培训。针对全省农村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16岁至55岁以内非在校生中的贫困群体,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脱盲再教育培训,以达到普遍听得懂汉语、看得懂电视新闻、能写常用汉字、能识别现代符号、能用现代工具交流、掌握1-2门生产生活实用技能的目的。

三、如何开展“马兰花计划”?

健全并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业者自主选择的创业培训工作机制。结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优秀创业培训师资等成立创业指导工作室,发展一批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完善创业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管理,开展创业师资培养和水平提升培训。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全省2021年培训5万人次。采用全省统一的创业培训考核平台强化创业培训成效考核,提升创业培训质量。

  四、如何理解把握“贵州技工”培训品牌?

“贵州技工”培训品牌是我省总结“十三五”农民全员培训工作经验成效,学习借鉴东部地区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抓手。目的是择优选择一批支持产业强、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高的职业工种,通过开展高质量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只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长、技术精湛的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我省在“十四五”期间创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坚强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对技能和就业的期盼期许,要精准分析职业技能培训的难点堵点,结合实际研究好“贵州技工”建设方案,选择好品牌项目工种,运用好中长期项目制培训政策。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必须按时制定方案、确定品牌(附件1),有条件的县可自行制定县级方案。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时优先调度、优先落实、优先保障“贵州技工”培训。各地在选择打造“贵州技工”培训品牌时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因素:

(一)我省10大工业产业、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或服务业创新10大工程所需的职业工种。

(二)当地党委政府主导发展产业所需的职业工种。

(三)当地已经或正在形成规模或产业链行业、传统特色行业所需的职业工种。

(四)当地省市级重点招商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所需的职业工种。

(五)当地技工、职业教育体系中优势学科的职业工种。

(六)劳务输出地打造劳务用工品牌中外出务工群众所需的可形成一定规模效应或外出就业好、收入高的职业工种。

(七)其它职业工种。

五、关于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书等培训直补有哪些具体规定?

全省建立统一的证书直补制度。企业职工、“五类人员”、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用工、民办非企业单位用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通过自学或个人缴费培训后,取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劳动者个人职业培训补贴。同一人同一工种同一等级只能享受一次补贴。

(一)企业职工证书直补。符合申领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条件的企业职工,按照黔人社厅发〔2017〕11号文件规定到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取得初级工证书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标准申领补贴。其它企业职工取得初、中、高级工证书一年内,在企业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照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的60%申领补贴。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收到其它企业职工提交的证书复印件后,录入“贵州省实名制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比对无误后发放补贴到企业职工个人银行账户。

(二)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证书直补。“五类人员”、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取得初、中、高级工证书一年内,在居住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照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的60%申领补贴。

(三)其它证书的直补。劳动者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直补,按各市州制定标准执行,最高每人不超过600元。因行业、市场等因素确有需要直补的证书,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真实有效、促进就业”原则严格审查并制定补贴办法和标准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实施,补贴标准原则上不得超过600元。可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易地搬迁户劳动力开展机动车驾驶证证书直补,补贴标准不得超过1500元。

(四)资金渠道。符合申领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条件的企业职工证书直补所需资金按规定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以外的其它企业职工、符合条件劳动者证书直补及其它证书的直补所需资金,在就业补助资金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文件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