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互联互通机制 提高仲裁办案质量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3日至14日,经贵阳市人社局、黔南州人社局党组研究,决定在黔南州瓮安县召开由黔南州人社局主办、瓮安县人社局协办的“贵阳-黔南两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经验交流暨业务培训会”。此次会议开创了我省省内两市州之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交流培训的模式,开启并建立了黔南与贵阳两地之间的合作互联机制,是黔南州人社局在创新培训工作方式,确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留得住、用得上”的互动互通互助互惠互补的“五互”培训工作方向和原则的背景下的一次实践活动,是在今年3月黔南仲裁系统组队到贵阳市向先进地区的同行学习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又一次有益的创新和培训活动的延续,开创了黔南仲裁培训工作史上又一项新记录,此次活动的形式和规模均为全省首创。
会议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瓮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到会致辞,贵阳市、黔南州两地人社局及仲裁院有关领导分别作了发言,贵阳市地区两级仲裁院40余名仲裁同仁、黔南州两级仲裁院30余名仲裁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贵阳市人社局卢祝新副局长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贵阳市仲裁系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并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运用创新的思维,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做好仲裁工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努力奋斗。
黔南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向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全州两级仲裁院要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打好各项工作基础,抓好仲裁效能建设,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仲裁院规范化、信息化、科技化建设。目前,大多数县市仲裁院效能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人员不充足、编制没到位、经费预算不足、办公办案设施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配齐、配强人员、完善办公条件和设施,力争达到示范创建的申报要求。二是夯实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发挥调解组织职能作用,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基层调解网络,完善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创新调解组织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建立健全,延伸调解工作视角、触角,把调解工作的重点放在街道(乡镇)、社区和企业等基层,确保大部分争议通过调解化解在基层,努力打造“社会大调解”的调解格局和多方调解机制。三是加强业务交流,切实提高办案水平。各仲裁院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调处审理程序、裁决标准、仲裁管辖原则,确保不因不同仲裁机构的调处、裁决结果不同引起对仲裁权威的质疑,损害仲裁公信力。各县市仲裁院要以此次交流培训活动为契机,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充分认识自身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正确掌握工作方法,在软硬件上全面改进仲裁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贵阳市仲裁院邓维亚院长首先作交流发言,她从贵阳市仲裁院在机构实体建设、办案经验、审理思路、法律适用等方面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机构建设和业务指导经验,为黔南仲裁同仁提供了宝贵经验。随后,两地四家仲裁院代表依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交流结束后,由相关仲裁业务专家进行培训。此外,为确保交流活动取得成效,深入沟通两地仲裁院在实体建设、案件办理、文书送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又组织人员实地参观了瓮安县仲裁院建设情况,实地交流指导,并将参会人员分为三个组,分别对两地提供的疑难案例进行研讨,在讨论过程中参会人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气氛热烈,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在冲突中成熟,在对抗中交融,许多疑难案件的审理思路和原则在辩论中逐渐形成,为指导类似案件的正确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贵州仲裁探索案例指导工作制度的又一次积极的实践。
会后,为切实发挥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作用,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又组织参会人员前往瓮安县猴场镇人社中心对调解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考察指导和培训,采取听工作开展情况介绍,看办案设备和规范化、实体化建设,查案件卷宗的方式,通过“一听一看一查”,评判办案质量,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极大地推进了我州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
到会的贵阳地区同仁不吝赐教,充分发挥了贵阳的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介绍和分享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业务实操、审理技能和法学理论等。黔南仲裁的同志们纷纷表示要抓住此次机会,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同仁学习,树立看齐意识,发扬“追赶、领先、跨越”的黔南“大射电”创新精神,承认差距、正视不足,把先进地区的经验带回去因地制宜,加工提炼,精心培植,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后发赶超,力争进入全省仲裁第一方阵,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黔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黔南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