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白云区多元化融合资源,实现劳动纠纷调解新格局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白云区多元化融合资源,实现劳动纠纷调解新格局

 

近年来,面对劳动纠纷成因复杂,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强但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解有所偏颇从而激化劳资双方矛盾,劳动争议案件长期高位运转的困局,白云区在多元化融合资源,建立有效化解纠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白云区坚持“边引导边预防,先调解后裁决、调裁良性互动”的原则,努力融合各类社会调解资源,形成部门联动,内外联动多元化解劳动纠纷的良好效果,区仲裁院还被确定为贵州省首批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

一、搭建“两个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离2017年除夕还有三天,区劳动仲裁法律服务工作站来了一对父子,年逾五旬的父亲未语泪先流。原来是其被派遣到哈萨克斯坦务工时受伤,因辗转回四川老家休养而延误了工伤认定的时效,又因逾期一年无法从人身损害方面追索相关权益。工作站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协同区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一起组织双方调解,通过两天的反复工作,终于在除夕那天为伤者争取到10万元的赔偿款,父子俩得以安心回家过年。

这是白云区搭建两个”平台“,多元化融合资源高效化解劳动纠纷的一个缩影。

所谓“两个平台”,一是与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服务工作站,二是与贵州省律师协会合作,建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两个工作站不仅要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还受区仲裁院的委托,负责立案前调解、立案调解、委托调解等工作,“两个平台”的建立,有效地节约了仲裁等司法成本,减少了当事人的累诉。

二、在人社局内部建立调解联运机制

一是将劳动争议调解与劳动监察相结合。针对欠薪额度较小、争议不大、且当事人双方有调解意愿的劳资纠纷,委托劳动监察工作人员按照简易案件调解程序,及时、妥善化解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二是与社保经办机构联动。为破解社会保险补缴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劳动仲裁裁决后不予执行等困局,区人社局结合实际形成内部处理机制,对社保补缴等案件指定由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监察予以联动处理,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相关权益。三是将劳动争议调解与工伤认定相结合。将劳动争议调解贯穿于工伤认定过程之中,把一些极易发生纠纷的工伤案件作为调解重点,在受理工伤认定案件前对工伤事件进行定性分析,对于伤害情况不重、争议分歧不大的,妥善做好前期的调解工作,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将劳动争议调解与信访维稳工作相结合。把调处劳资纠纷的关口前移到信访一线,在做好人社局内部信访工作和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的同时,主动与区信访部门对接,对于适宜现场调处的劳资纠纷,就地现场解决,使调处更快捷。五是与劳动就业、社保经办、劳动监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常态化,“订单式”培训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在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的产生。

三、关口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仲裁前

为了让更多的劳动纠纷能够在仲裁前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使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白云区对劳动纠纷实现提前预判,提前介入,以减轻劳动仲裁、法院审判和信访维稳的压力。

白云区是贵阳市六个市辖区和新规划建设的城市中心区之一,是全省经济十强县之一,其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劳动纠纷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基于此,白云区成立了区、乡(镇、社区)、企业三级劳动纠纷调解网络,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区劳动争议仲裁院从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队伍中聘任了295名热心公共服务事业,有矛盾调处经验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提供经常性业务培训和调解技巧等业务指导。调解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受仲裁院委托负责辖区或行业、企业内仲裁前调解或仲裁中协助调解、委托调解等;二是协助仲裁院送达有关法律文书;三是参与和协助辖区或行业、企业内信访维稳工作;四是协助仲裁院和当事人申请仲裁调解确认等。白云区通过建章立制,统一台帐管理,规范调解工作程序,强化培训和考核等,使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调解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仅2016年度,区内各级基层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劳动纠纷145件,涉及劳动者1689人,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246.58万元。

           (贵阳市白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任素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