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几点思考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是了解案情是基础。如果弄不清案情,就容易出现“和稀泥”的情况,很难把纠纷解决好。在这一阶段要把握“一听二看三总结”,一听指的是倾听。通过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二看是指观察双方的面部表情与言谈举止。在倾听的过程中,观察双方的表情,通过表情来判断双方当事人的内心活动。三总结是指对双方当事人倾述有个归纳性总结,调解员内心中要总结出发生争议起因,要观察判断当事人的真实目的与心理底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调解艺术。

二是厘清焦点是根本。通过第一阶段的倾听、观察和总结,第二步调解员应当厘清双方的争议焦点,对症下药。如笔者在2021年10月调解一起42人诉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拖欠工资集体案件中,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困难,现酒店已基本停业,只有少量的员工留在酒店处理后续事宜,从年初开始拖欠员工工资,经多次与酒店协商无果,酒店多次承诺支付甚至签订了分期付款的协议,但均未兑现,已经对员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调解中发现,该酒店拖欠员工工资金额较大,拖欠工资时间普遍在半年以上,时间较长,劳动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找到劳动仲裁机构,说明双方之间没有矛盾,劳动者对该酒店相对信任,双方对拖欠的事实均认可,只是在具体数额计算和支付时间有争议。此案的争议焦点就是拖欠工资数额和支付方式。明确这两个焦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促成达成调解协议。

三是用心用情是关键。调解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公平公正,只有双方当事人觉得合情合理,公平公正,才会自觉履行协议。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要用心用情去调解,调解员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兼顾双方的利益,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调解员是能理解他们的心情的,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这样就拉进了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提高信任度,更有利于最终的调解。

四是缩小差距是目标。调解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依法的前提下,双方当事人针对争议的焦点,一步步的缩小差距,最终协商一致成功调解。如上述42人诉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拖欠工资集体案件中,双方经过仲裁员组织双方当场计算工资,对工资的数额达成一致,但对支付方式还未能协商一致,该酒店认为现在经营困难,一时拿不出钱,希望在支付时间能宽限到半年内支付,劳动者最多只愿推迟1个月支付,经调解员多次耐心沟通,从情理及利弊来分析,逐步缩小差距,最终协商一致3个月内分两期支付工资。为避免反复及减少当事人的来回奔走,调解当日即出具调解书,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和调解效能。


(安顺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李浩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