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界别:
你界别提出的《关于点亮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新技能的提案》收悉。感谢你界别对我省新时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关心,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维度解读技能人才政策
围绕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的促进农民工就业、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文件,深入挖掘报道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事业发展和工作收入双提升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组织省内媒体依托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平台,通过海报图解、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能知晓、有意愿、懂方法、可操作,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对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自觉主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关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
根据省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意愿和用工需求,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培养技能人才的自主权,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及产业紧缺人才培训;二是允许并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职业院校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所取得的收入中发放给在职在编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单列管理;三是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37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22.6万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10.21万人,新增特级技师22人、首席技师1人,我省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师德师风教育
严格执行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制度,落实民办培训机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3和兼职教师1年内任职不得超过3家培训机构的要求。先后出台《关于规范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贵州省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力培训的通知》系列文件,常态化开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职业能力轮训,2023年,全省组织开展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30期,完成培训1191人,合格1122人,合格率94.2%;开展管理人员培训4期,完成培训156人,合格149人,合格率95.5%。
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评价考核
一是积极培育产业技术工人评价机构,截至目前,全省备案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培训评价机构287家(其中院校172家,培训机构68家,行业协会47家),覆盖职业(工种),覆盖133个职业;累计16万名技能人才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2万人;二是积极推进以赛促评,近年来,我省成功举办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并承办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通过各级各类大赛,带动8万余名劳动者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4000余名选手通过大赛晋升技能等级,实现高质量就业。
五、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
结合县域经济及农民工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组织全省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积极主导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尤其针对农民工进行专业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共设置种植(含园林)、设施农业、养殖、纺织服装、农村经营管理、餐饮、刺绣和银饰加工等11个固定专业,每个市(州)结合自身产业特色设置4个自选专业。由各县(区)中职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各有关部门按分工负责实施,采取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课堂与现场、自学与面授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培训让农民工获得相关技能证书和学历水平。
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式、体验式、孵化式培育“头雁”1104人,“头雁”联农带农、强农兴农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二是2023年,依托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湄潭县核桃坝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期,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801人;三是2023年,全省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3885期、13.52万人,开展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195期、12.66万人;四是遴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79名,有1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七、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致公界别对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压实责任,抓细抓实相关工作:一是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着力树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实施培训重点工程、建设培训优质平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二是围绕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紧扣国家“双百双千”培育工程,挖掘提炼特色乡村技艺技能,培育壮大各地乡村工匠基础人才规模;三是切实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良好氛围,提升农民工对培训工作的认知和认可度,让广大基层新生代农民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