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
你界别提出的《关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收悉。感谢你界别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创办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议
(一)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和服务阵地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鼓励支持在高校(技工院校)设立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室、中心、点),并加强站点建设,系统推动职业指导等就业公共服务向前延伸、精准对接,依托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帮助毕业生缓解求职、升学过程中的压力和困扰,防范疏导心理障碍。团省委在高校普遍设置“就业引航”高校毕业生留筑服务站等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阵地或站点,聚焦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帮扶、政策咨询、岗位对接等内容开展专业化的就业咨询服务。
(二)帮助大学生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特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梳理自身优势、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推广求职能力实训项目,通过互动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增强就业意识,掌握求职必备技能,提高求职成功率。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师资培训班12期,3名培训师、353名讲师分布在全省各市州;已累计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学员班)49期,参训结业1626人。
二、关于增设多元化招聘展会,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建议
(一)高频组织招聘服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职引黔程 点亮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行业性招聘场次,着力提高人岗匹配率。2024年,全省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10场次。搭建引才平台,连续13年举办贵州人才博览会,今年4月26-27日,举办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职引黔程 点亮未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暨“国聘行动”贵州专场活动,600余家用人单位现场参与活动,提供3700余个招聘岗位,1.4万个人才需求。省教育厅牵头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等活动,各高校每周至少举办1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每月至少举办1场大型综合招聘会。团省委统筹组织省内综合性招聘活动,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所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力争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校招”就业。2024年,开展“千校万岗”系列招聘活动47场,共计提供5700个岗位;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富矿精开”“旅游产业化”专项招聘,共计提供8083个岗位。
(二)提供多元化供需对接服务。各地创新服务,积极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对接者的作用,将辖区重点企业与高校组织起来,开展模拟面试、企业参观、入企职业体验、入企探岗等活动,全面打通人才供需两端,助力企业选人用人,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衔接,同时让毕业生“零”距离观察企业、对话企业,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切身感受各行业的发展动态,推动毕业生明晰职业规划,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关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指导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赋能。2023年,联合组织、教育、国资等部门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年,会同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研究拟制形成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快就业的“五条措施”,从政策层面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促进高校毕业生离校早就业、快就业。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特别是基层就业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制作宣传二维码,精准向毕业生进行推送;组建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团,多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企业宣传解读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
(二)广泛组织实践锻炼。一是实施“三支一扶”计划,2024年共招募863人到基层单位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2025年计划招募884人。二是实施青年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增强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2024年全省共募集见习岗位3.25万个;截至2025年5月底,已募集见习岗位1.01万个。三是推进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组织各级政务实习,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乡镇、街道实习实践活动。2024年,发布实习岗位8.02万个,参与学生4.22万人。
(三)加强典型宣传。一是开展就业引航计划。以班团支部为单位,通过“进支部、抓宣讲、送服务、树典型”等举措,邀请在各行业、各领域矢志奋斗的青年就业榜样,开展宣讲活动。2024年,开展省级宣讲55场,开展校级宣讲183场,共计覆盖学生15万人次。二是加大青年就业宣传。重点围绕青年就业政策举措、青年就业典型事迹、帮扶青年就业典型做法,集中开展“扎根基层、建功贵州”青年就业宣传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快就业、到基层就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协调联动。继续发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解读、典型宣传引导,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发挥各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加强岗位统筹力度,聚焦省内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拓省内市场化就业渠道,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归集省外优质就业岗位,集中向毕业生推送。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系列活动,聚焦毕业生所需,定期组织小型、专业性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入企探岗、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提升招聘活动匹配精度。
(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规范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建设,完善“就业引航”高校毕业生留筑服务站等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阵地或站点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课程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增强毕业生抗压能力,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与社会需求,科学规划职业方向,树立正确观念。扩大求职能力实训规模,支持相关部门及高校聚焦重点产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开办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的专项求职实训营,提升就业竞争力。选树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用身边人鲜活事例激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