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委员:
您提出的《以高质量岗位供给引导青年就业,破解青年就业难困局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青年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政策扩大社会就业容量,让青年能就业方面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赋能。2023年,联合组织、教育、国资等部门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省、市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聘)中,优先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基层服务项目期满人员中录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今年,以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出台《关于印发〈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聚焦重点群体,着力加强政策支持、培训赋能、服务助力,明确岗位开发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任务,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近期,会同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研究拟制形成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快就业的“五条措施”,从政策层面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促进高校毕业生离校早就业、快就业。
(二)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共部门示范作用,从公务员、事业单位、基层项目、国有企业、升学入伍、就业见习等方面挖掘岗位,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近年来政策性岗位稳定在9万个左右。另一方面,加强政校企合作,强化部门联动,健全省直部门横向融通和省、市、县、校四级共抓的纵向连接机制。2025年,发动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部门围绕发展需求开发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岗位不低于7.6万个。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发挥劳务协作站和省际间劳务协作协议作用,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动机制,收集筛选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东部省份的优质就业岗位,动态向高校毕业生推送,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三)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创业优惠政策支持落实力度,符合条件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部分贴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每月500元场所租赁补贴。2024年以来全省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72.57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创业场所租赁补贴601.33万元。实施青年创业金融扶持计划,团省委联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贵州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合作推出“青扶贷”“青惠贷”“农青e贷”金融产品,为青年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青年创业者、农村青年经营者等提供信贷支持,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共计发放贷款28609笔18.76亿元,有效帮助青年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
二、关于激发活力引导青年投身产业,让青年好就业方面的建议
(一)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强力推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高质量协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一批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印发了《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了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城镇居民增收行动、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三个方面62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重点提出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创建、对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鼓励人口净流入城市大力发展共有产权房,降低新市民、青年人落户成本等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二)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等形式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2025年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压实企业劳动保护责任,优化平台算法规则,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支持青年群体实现新形态就业。
(三)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开户等事项在“一网通办”平台一站办理。同时,放宽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注册提交材料、规范登记注册条件、创新登记方式等方面简化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并实行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告知承诺制,简化登记注册程序,进一步便捷青年创办企业。
三、关于优化环境助推宜业城镇建设,让青年就好业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至今,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我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17个,在国家投资建设省级、市级、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在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了26个县建设贵州公共实训基地。截至目前,我省已投运和在建公共实训基地达43个,其中,在建项目9个,已建成投用34个,累计开展培训93万人次。公共实训基地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聚焦重点产业、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深入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培训工程,推行“以岗定训”开展针对性培训。2025年全省已开展高校毕业生培训5459人次,涵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健康护理、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二)健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贵州人社”微信小程序、“贵州人社”APP、“贵州人社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及贵州公共招聘网等信息化平台,为青年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求职招聘、青年见习、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公共服务,提升我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全力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推动支持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截至目前,围绕青年就业重点领域,出台青年发展政策587个,集成青年政策960个,全面支持青年就业创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使用童工的非法行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中的歧视行为开展专项督查,依法及时处理青年群体涉及的劳动人事争议,切实保障青年就业合法权益。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支持青年就业工作体系。继续发挥党委、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市县党委、政府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资等部门以及高校力量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作用,完善青年发展普惠性政策。持续推动将“青年优先发展”相关内容作为专章或专节纳入“十五五”规划,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二)加大高质量岗位开发力度。发挥各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加强岗位统筹力度,聚集“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国企整合资源、开放市场、联合投资等重要作用,推进项目投产达产,释放更多优质岗位;聚焦省内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拓省内市场化就业渠道;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归集省外优质就业岗位,集中向青年推送。
(三)优化青年就业服务保障。充分用好公开招聘系列支持举措,贯彻落实好“三放宽一允许”倾斜政策,统筹实施好“西部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落实待遇保障,落实定向考录、基层职称评审、工资高定等政策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依托大数据资源,扩大“贵州青年卡”综合服务平台覆盖面,开展城镇青年化改造,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岗位查询、创业贷款咨询、就业技能培训等系统性服务,构建集政策汇编、展示、检索一体化的“青年好政策”专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