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青年就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青年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一)聚焦就业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深入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培训工程,依托“六大产业基地”布局,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完成省内订单培训17.55万人次。“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订单班试点培训12期共646人,输送到中铁五局等央企,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聚焦能力提升开展技能培训。2024年,团省委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等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培训乡村青年2087名。组织全省17名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参加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行动者论坛暨领头雁计划精英工作坊”。举办2024年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并择优组队参加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搭建青年竞技平台,在主体赛荣获2银5优胜奖,在专项赛荣获2银2铜奖。
二、关于优化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创业优惠政策支持落实力度,符合条件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部分贴息;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重点围绕农产品流通、农业种养殖等农业领域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10000元创业补贴;可按规定给予每月500元场所租赁补贴。2024年以来全省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72.57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创业场所租赁补贴601.33万元。
(二)强化创业孵化培育。通过加强全省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税费减免、创业指导培训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增强创业成功率,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机制。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面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不少于2年的支持。鼓励创业孵化基地承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创业创新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34家。
(三)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开展“源来好创业”“贷你创业”等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营造全社会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2024年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我省共组织了833个项目报名参赛,在全国总决赛中共有3个项目荣获全国总决赛奖项。组织开展2024年“创青春”贵州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择优组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获得2个银奖1个优秀奖;举办“村有界·创无边”第六届“农行杯”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和抹茶产业青年人才创意创业大赛,发现了一批宣传贵州旅游、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产业发展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三、关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健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贵州人社”微信小程序、“贵州人社”APP、“贵州人社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及贵州公共招聘网等信息化平台,为青年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求职招聘、青年见习、职业指导等就业公共服务,提升我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推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进零工市场等就业服务载体建设,为青年等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服务。目前,全省零工市场实现县(区)全覆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鼓励支持在高校(技工院校)设立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室、中心、点),系统推动职业指导等就业公共服务向前延伸、精准对接。团省委深化驻外服务,在广东省创新建立“驻外团工委+春晖联络处+劳务协作站”阵地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活动共办、服务共融机制,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团省委驻广东工委书记,推动市州团组织设立驻粤团工委,促进外出务工青年就业。
四、关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建议
(一)加强典型宣传。一是加大青年就业宣传。重点围绕青年就业政策举措、青年就业典型事迹、帮扶青年就业典型做法,集中开展“扎根基层、建功贵州”青年就业宣传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快就业、到基层就业。二是开展就业引航计划。以班团支部为单位,通过“进支部、抓宣讲、送服务、树典型”等举措,邀请在各行业、各领域矢志奋斗的青年就业榜样,开展宣讲活动。2024年,开展省级宣讲55场,开展校级宣讲183场,共计覆盖学生15万人次。
(二)帮助大学生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全省高校围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等内容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活动,举办全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特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梳理自身优势、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推广求职能力实训项目,通过互动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增强就业意识,掌握求职必备技能,提高求职成功率。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师资培训班12期,3名培训师、353名讲师分布在全省各市州;已累计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学员班)49期,参训结业1626人。
(三)提供多元化职业体验活动。各地创新服务,积极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对接者的作用,将辖区重点企业与高校组织起来,组织模拟面试、企业参观、入企职业体验、入企探岗等活动,全面打通人才供需两端,助力企业选人用人,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衔接,同时让毕业生“零”距离观察企业、对话企业,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切身感受各行业的发展动态,推动毕业生明晰职业规划,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五、关于加强政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的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市县党委、政府和工业和信息化、国资等部门以及高校力量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调度、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省直35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和协同单位,建立会商、跟踪、报送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加快就业进程,统筹管理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加强政校企合作,强化部门联动,健全省直部门横向融通和省、市、县、校四级共抓的纵向连接机制。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力度,及时兑现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截至2025年5月底,已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558.59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1089.9万元。
(三)加密供需对接服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职引黔程 点亮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行业性招聘场次,着力提高人岗匹配率。2024年,全省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10场次。省教育厅牵头开展“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等活动,各高校每周至少举办1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每月至少举办1场大型综合招聘会。团省委统筹组织省内综合性招聘活动,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所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力争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校招”就业。2024年,开展“千校万岗”系列招聘活动47场,共计提供5700个岗位;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富矿精开”“旅游产业化”专项招聘,共计提供8083个岗位。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继续发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作用,不断健全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落实好政校企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各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加强岗位统筹力度,拓展青年就业渠道。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建设,依托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现有资源,设立青年就业驿站,为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二)提升就业服务针对性。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和“马兰花”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进一步加大青年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先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系列活动,聚焦毕业生所需,定期组织小型、专业性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入企探岗、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提升招聘活动匹配精度。
(三)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面向基层就业。强化职业指导,组织模拟面试、职业规划、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方向,树立正确观念。扩大求职能力实训规模,支持相关部门及高校聚焦重点产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开办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的专项求职实训营,提升就业竞争力。选树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用身边人鲜活事例激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