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贵州青年创业和就业支持政策力度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青年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创业环境方面的建议
(一)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按照经营主体所在区域、从事行业、经营项目等对住所需求等的影响,实施分类对待,宽严结合,允许从事电子商务、无实体店铺的网络交易服务、咨询策划等无污染、无安全隐患行业的经营主体将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进行登记注册。经营主体办理注册登记时,根据情况依法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属于自有房产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借用)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提交租赁(借用)合同或无偿使用证明。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创办的法人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西部大开发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申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到2027年底。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由3%减按1%征收,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减轻青年创办企业负担,2024年,全省12.43万户享受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3.18亿元;196万户小微企业申报增值税优惠减免税款174.36亿元。
(三)打造孵化平台带动就业。利用符合条件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区等,通过挂牌、共建等方式,认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支持、人力资源代理等综合服务。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面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不少于2年的支持。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34家,在孵创业实体带动就业15.44万人。
二、关于加强就业服务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实名就业帮扶。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需求,及时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普遍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2024年提供实名制就业服务10.90万人。
(二)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不断优化见习单位结构,丰富岗位募集渠道,重点提供一批适合毕业生的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的高质量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增强时间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2024年全省共募集见习岗位3.25万个;截至2025年5月底,已募集见习岗位1.01万个。
(三)促进青年职业技能提升。深入实施“四项工程”。聚焦重点产业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深入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培训工程,推行“以岗定训”开展针对性培训。2024年,我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10.31万人次。
三、关于拓展就业渠道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性岗位统筹。持续稳定公务员招考规模,2025年全省四级机关计划招录公务员(人民警察)6719人;计划定向部分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1200人(其中,党政机关900人,省属企事业单位300人)。拿出约2.4万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全年国有企业计划接收毕业生人数稳定在1万人以上。推动各项基层服务项目实施,其中,2025年计划招聘、招募“教师特设岗位计划”30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6300人,“三支一扶”计划884人
(二)扶持企业吸纳青年就业。一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宣传和执行,大力推进 “直补快办”“免申即享”,落实好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稳岗贷款等支持政策,助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更多吸纳就业。另一方面,加大对毕业生政策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99.5万元、一次自主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175.96万元,共惠及毕业生342人。
(三)鼓励支持面向基层就业。2023年,联合组织、教育、国资等部门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年,联合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出台《关于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快就业五条措施的通知》,从政策层面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促进高校毕业生离校早就业、快就业,激励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四、关于完善支持机制方面的建议
(一)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个人创业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合伙创业的,可根据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财政予以实际贷款利率50%贴息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可按规定申请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2024年,全省新增贷款30.36亿元,新增扶持1.12万人,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493.07万元扶持405人。
(二)推进创业服务阵地建设。鼓励支持在高校(技工院校)设立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室、中心、点),并加强站点建设,系统推动职业指导等就业公共服务向前延伸、精准对接,依托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帮助毕业生缓解求职、升学过程中的压力和困扰,防范疏导心理障碍。团省委在高校普遍设置“就业引航”高校毕业生留筑服务站等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阵地或站点,聚焦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帮扶、政策咨询、岗位对接等内容开展专业化的就业咨询服务。
(三)提供创业导师辅导支持。根据各类创业者、创业组织在筹备、初创及发展等不同阶段的需求,组织创业指导专家提供创业培训建议、创业信息咨询、创业项目分析、创业问题解答、开业指导、创业项目推介等公益性、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
五、关于强化政策宣传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特别是基层就业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制作宣传二维码,精准向毕业生进行推送,组建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团,多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企业宣传解读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组织职业指导师队伍,讲清世情国情省情和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坚定信心,增强成才报国动力。
(二)加强典型宣传。重点围绕青年就业政策举措、青年就业典型事迹、帮扶青年就业典型做法,集中开展“扎根基层、建功贵州”青年就业宣传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快就业、到基层就业。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开展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宣传系列活动,并于4月28日发布2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涵盖农业创新、非遗传承、电商助农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激励带动更多青年加入返乡创业浪潮,激励青年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六、关于保障措施方面的建议
建立党委、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市县党委、政府和工业和信息化、国资等部门以及高校力量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调度、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省直35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和协同单位,建立会商、跟踪、报送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加快就业进程,统筹管理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发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作用,发挥各职能部门资源优势,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创业等各项政策落实,加强岗位统筹力度,持续举办公共服务系列活动,选树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用身边人鲜活事例激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典型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创业,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持。